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塑料制品需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萎缩,国内塑料制品产量下滑。2009年5月份出台的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促进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汽车、家电能效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使废汽车、家电中可回收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原料、橡胶等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汽车的报废带来车用塑料原料资源再生利用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对环境、资源等造成的巨大压力。采用塑料制造汽车部件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汽车重量,节省了成本和工序,提高了汽车某些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原油等资源的消耗。
尽管塑料是家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不同的家电产品中所配套的塑料原料种类不尽相同,同一产品由于厂家不同所用塑料种类也不尽相同,有时塑料塑料原料种类相同而所使用的添加剂、功能母料或者配方不同,这就给家电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造成一定难度,须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有效地回收利用,使其尽可能减少环境压力和能源浪费。
每年废旧家电产生的可再生塑料至少为15万t,如果再考虑到报废电子通讯器材的可再生塑料量,该数字约20多万吨。这些再生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PP塑胶原料)、聚苯乙烯(PS塑胶原料)、聚氯乙烯(PVC塑胶原料)、ABS塑胶原料等回收再利用价值较大;而一些热固性塑料、发泡聚氨酯(TPU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则相对难以回收。电子电器配套塑料配件用量已达100多万吨,在工业配套、信息、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体系,大量家用电器超期服役和废旧家用电器任意处置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这类产品逐渐进入大量报废期,所产生的废旧塑料也将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加快废旧家电再生过程中合理处置再生塑料就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家电的“以旧换新”无疑给目前正处在混乱阶段的废旧家电指明了出路,也在无形当中减轻了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促进了和谐社会的绿色发展。
再生塑料来源的其他大类品种有塑料薄膜(包括塑料包装袋和农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制品、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电缆包覆料以及各种日用杂品、文体娱乐、卫生保健等日用塑料制品,其中薄膜、泡沫、包装箱及容器、编织、片材等塑料制品主要用于塑料包装。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塑料包装制品(如塑料托盘)、农用塑料制品(如农用塑料节水器材)、装饰装修用塑料制品的报废率也较高。
塑料包装消费量2004年为634.4万t,2005年超过700万t,据估计至少80%在一年内被废弃,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一些回收价值不大或者回收成本高、处置难度较大的如塑料复合、超薄包装材料、地膜、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是,像塑料管材管件、异型材、增强防渗漏土工材料(含防水卷材)等结构性塑料建材近些年来使用量增长较大,实际使用寿命较长,目前还不到大量报废期,所以这部分的废弃量并不大。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也势必会促进家电用塑胶原料零部件以及汽车用塑胶原料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的飞速发展,从而掀开塑胶原料再生利用的新的篇章!
|